第281期“文澜大讲堂”之名家讲坛——《公共管理学科的若干思考》讲座顺利举办

发布者:田雨发布时间:2023-11-11浏览次数:10

  (通讯员 魏晨雪 万巍薇) 202311111540,第281期“文澜大讲坛”之名家讲坛在文泉楼报告厅举行,第1-4届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老师以公共管理学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为题作专题报告。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陈振明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切入点,认为中国特色现代化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对公共管理研究与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国家建设迫切需要公共管理的理论指导、知识应用和人才支撑。这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

陈振明教授呼吁各位思考四个问题——“学科范围与知识构成”、“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范式变化与专业升级”、“教材建设的基本方向”。

在学科范围与知识构成部分,陈振明教授指出学科的建设是在时代呼唤下不断进步的,学科演化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再到公共治理是百余年来本学科范式变化的一条基本轨迹,提出了公共治理学科的“一二三四五”——一个对象、两大关系、三大模块、四个层次、五个层面,并认为公共管理学科可以划分为20个甚至更多的分支学科或主体领域。

在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部分,陈振明教授回顾了本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40年划分了两个阶段——从行政管理或行政学(二级学科)到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目前我们正步入第三个阶段,即作为交叉学科的公共治理的兴起。我国学界在公共管理的知识应用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立起了中国公共管理的基本学科框架与理论、教材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存在着学科边界模糊,科学基础不牢、方法创新滞后、中国特色欠缺等问题,中国公共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自主人才培养以及教材建设需下大力气推进。

在范式变化与专业升级这一部分,陈振明教授认为当下的教材必须反映当下进展和学术前沿。当今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不断涌现,数智化催生了“深度学习+大数据+大模型”,其兴起为复杂性社会系统和复杂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数智化治理代表着公共治理范式变革的基本方向,治理的数智化转型是公共治理研究的另一个重中之重。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作为新型交叉学科的公共治理专业进行方案设计与实践探索,要着重解决如何紧跟新科技革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趋势,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认知科学等前沿科学交叉融合,探索作为一个新型交叉的公共治理专业建设的新路子。

最后在教材建设的基本方向上,陈振明教授指出,推进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打造中国公共管理的教学理论和教材体系,需要思考、把握和处理好公共管理中的学术与政治、科学和意识形态、事实与价值、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全球化等方面的关系,并从指导思想、现实实践、历史传统与世界视野四个方向来推进。


Baidu
sogou